找到相关内容120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空海的书法

    入原始密教世界之中。二十四岁时著有《三教指归》,可谓皈依佛教的宣言书。在此书中,空海就儒、释、道三教相互比较优劣,认为孔子的儒教是俗世之微风,老子的道教乃神仙之小术、唯有释迦的佛教才是不二的法门。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0462165.html
  • 佛光山与中台禅寺市场定位之比较

    6  第二章 文献探讨 7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相关概念 7  第二节 优劣势分析相关概念 11  第三节 市场区隔相关概念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6  第一节 研究架构 16  第二节 研究对象 18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9  第四节 研究限制 22  第四章 个案与分析 23  第一节 外部环境介绍 23  第二节 佛光山与中台禅寺沿革背景 30  第三节 佛光山与中台禅寺优劣势分析 ...

    黄昭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21963218.html
  • 茶禅一味 悟道如水

    :道可道,非常道。  赵州和尚说:吃茶去!  吃茶?依茶人最初的理解:一为提神、解渴,称之为渴饮;二为茶瘾,每日必喝,宁可居无竹,不可饮无茶;三为品饮,每日必品,每品必得,品出百般优劣,千种風味;四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51663299.html
  • 发心质见

    。覩诸土相,上求下化。国土是所依,生佛是能依。生佛相望,故得亦具四弘誓也。  下观众等,五科不同,亦应委说,质等四句云云。  言观众者,如诸经初,列同闻众,随教多少,大小优劣,即其相也。自力他力,闻说...

    唐湛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163506.html
  • 《大唐内典录》——目录体例探究

    要点。  第七章结论,重申以上各章的考察结果,并综合评论《大唐内典录》的优劣得失,对后世经录之影响,及在经录学史上的意义。 ...

    陈雅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1563577.html
  • 道绰和迦才对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的比较及其伦理意义

    秽土,则丘墟满野,或处净刹,则奇宝盈邦。如欲较其佛德,则无优劣也。若论其处,则互有优劣。且如兜率天宫,则构空而立;极乐世界,则就地而安。此则空实异居,人天趣别。若据此土,一往论,则天优人劣也。若论其...由此义故。往生西方则易。上生兜率稍难也。  迦才的这段论证有三个层次:(1)佛、处所和往生者的区别;(2)两种净土净秽不同;(3)往生难易有别。  在第一个层次中,二者各有优劣:化主佛德没有区别,其...

    曹晓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5564198.html
  • 发心住

    运行规律,只要我执还在,那就谁也无法勘破轮回的幻相,哪能契入真净无为的妙智呢。每个人的根性总有优劣顿渐之别,所解的义理也因此而各执其是,不同的人生境界,无论让心想什么都明白所想事物的真相无相,世间禅定...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1267431.html
  • 诗意与禅心的追寻——读《中国书画·西禅书院作品集》

    的窗口,其间优劣高下,判然有别。而无论是创造和欣赏,神遇、心悟和澄心运思的高境界都是主体审美天赋、心灵体验、实践积累和综合素养的结晶。这是圣洁而高尚的,任何狡黠的“包装”和刻舟求剑的执着都无法弥补心智...

    欧孟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1967781.html
  • 茶文四题:思、寻、品、痴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红楼梦》中妙玉言:“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三杯就是牛饮骡饮!”茶的味道、水质的佳劣、茶具的好坏、茶艺师的手法,还有周围的环境,均为品茶要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0371619.html
  • 学佛人切莫因见解不同而结怨

    之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身分所决定的,试想一个博地凡夫,以自己的愚痴情见去较量佛法的高低优劣,去妄论古大德和祖师的长短得失,去为他人指点是非曲直,去为众生解困去惑,在明眼人看来,只会觉得既可笑,又...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2575619.html